侨界骄子 首页>>侨界风采>>侨界骄子
十年磨砺报热土
2015-02-02 |
十年磨砺报热土
——记北京健平九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检平
2012年7月初,在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生物医药专家沙龙上,一位与会专家很认真地表达了自己多年来的感触——“没出国之前,脑子里对于‘爱国’这个词语,最多的也只是停留在字面上。自己出去了这么些年,却深深地感到了这个词语的份量。在国外待得越久,越是理解祖国二字的内涵;在国外待得越久,越是感觉到对祖国的依恋;在国外待得越久,对祖国越是有一种来自心底的爱。”
一席话,深深引起了在座所有与会专家的共鸣。毕竟,出席的所有专家,除了各自技术上的出色成就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全部都是从国外归来的游子,而且全部都是在国内创新、创业的海归学者和专家。北京健平九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总监邹检平博士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立志悬壶济苍生
邹检平博士是湖南汨罗人。小时候中国传统生活模式下的经历,让他见到了太多因为医疗手段匮乏给周围的邻居、朋友,甚至是亲人所带来的痛苦,他心底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大夫,造福苍生和社会。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毕业后,邹检平成为一名医生并先后在家乡湖南、北京等地从事了近10年的临床医学工作。
海外求学有专攻
谈到癌症,邹检平博士常想起自己在北京协和医院那段痛苦的经历:“在那里,作为医师,我曾遇到了一个将要参加高考的18岁的癌症患者。我永远忘不了他那期盼的眼神,忘不了他父母那无助的表情,忘不了作为医生的深深自责。”于是邹检平博士放弃自己已经从事了十年的临床医生工作,在32岁时毅然踏上艰难的癌症研究道路。
1994年,当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沙洛卡医学院邀请中国医生前往进修时,邹检平博士第一个报了名,一头扎进了抗癌药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白血病的细胞诊疗实验工作。
在以色列的这段时间,邹检平博士的工作就是从十七八种化合物中选出能够抗肿瘤的化合物,最后他找出了3种,其中两种是他的主要攻克对象。这两种化合物对几种白血病细胞都有杀灭作用,而且有很好的量效关系。另外,他还发现,这两种化合物和肿瘤坏死因子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在当地轰动一时,邹检平博士就此发表了2篇论文,并获得了科学论文奖。
一年后,邹检平博士把研究成果向医学院院长、全体科室专家及大夫做了汇报讲座。良好的科研设计、扎实和丰富的科研数据,得到医学院院长德维兰斯基教授赞赏,他决定让邹检平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为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1995年,应著名肿瘤科学家世安?雷迪教授邀请,邹检平博士从以色列去了美国,先后在托马斯?杰佛孙大学及Drexel大学哈里曼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肿瘤分子生物学、肿瘤标记物等课题。
生物学信息是从DNA转成mRNA,再从mRNA变成蛋白质。在从DNA转成mRNA转录过程中有很多调控机制,有些重要的基因参与了这些调控过程。这些调控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理论上研究某些基因与转录调控的关系,对阐述肿瘤的发病分子机制,进而探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邹检平博士当时就是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5年底,邹检平博士开始单独做乳腺癌的BRCA2基因研究。这项基因研究1995年才正式开始,在美国国家图书馆里也只有40多篇介绍此类课题的文章,资料非常稀缺。邹检平博士是第一批从事BRCA2研究的少数科学家之一,有多项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一项研究成果是关于BRCA2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活性的,当时该研究成果受到业内的高度关注。那时网络文件还不像现在发达,论文发表后,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封信件纷纷发往美国费城实验室,索取论文原件。
有了多年的技术积累,又有了在乳腺癌基因网络调控领域著名科学家雷迪教授的支持,慢慢地他在这一领域有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并获得了一些研究资金。
虽然在事业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回到祖国的想法一直在他脑子萦绕。祖国的需要、亲人的期盼,还有家乡的山山水水,无时不召唤着他。
游子归来报祖国
2000年,应团中央、全国青联、中国侨联、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邀请,邹检平博士第一次回国就参加了团中央组织的海外学人归国创业周活动,受到了时任国家副总理李岚清的亲切接见和鼓励,感受到了国家对留学人才需求之热切。
从2001年,邹检平博士开始了回国创业历程并先后考察了北京等地的科技园。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的政府服务水平,高层次人才集中程度和市场辐射能力等在全国范围内极具优势,给邹检平博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邹检平博士选择了北京中关村。
持之以恒创领先
过去的五十多年中,癌症的死亡率并没有因为大量的科技智慧资源和大量的研究经费投入而有所降低。中晚期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均在30%以下,而中晚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不到5%,肝癌晚期的五年存活率不到10%。难道癌症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有着扎实科研基础和敏感性的邹检平博士发现,癌症早期的治疗效果喜人,同样是肝癌,早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高达73%。在美国,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均在80%以上。为什么癌症难于早发现呢?原来,癌症早期症状轻微,患者大多并不在意,目前癌症确症的方法复杂,花费很高,直到患者感到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去查癌症,而这时往往是中晚期了。他想要是有一种方法可以普查癌症,能对癌症的高危人群(如35岁以上的人群、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在每年体检的时候查一查,不就可以早期发现癌症,癌症的治愈率不就大幅提升了吗?于是,邹检平博士决定将自己经过多年探索而形成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产业实践中去。
2002年,北京健平九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血管新生理论在阐述肿瘤的发病与治疗方面,是一种崭新的理论。邹检平博士是较早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科研人员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血管新生中很重要的促进因子。由于VEGF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普遍性,从而血液中VEGF的升高是肿瘤存在的指标之一。邹检平抓住了这一先进技术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开始了企业孵化历程。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创业之初,公司面临由于资金不足而难以启动等种种压力和难题。面对困难,邹检平博士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和发展思路,并在科技部、北京市政府、海淀区政府、海淀园和海淀创业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先后获得海淀区科技发展基金的项目资助和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小额资助,同时也得到了北京市人事局择优资金资助项目及北京市科委攻关项目的大力支持,有力地帮助公司解决了创业难题。在整个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中,海淀创业园发挥了创业导师的作用。园内“大手牵小手,哥哥带弟弟”的氛围给公司带来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2007年春天,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始与健平九星公司进行项目合作,VEGF试剂盒的产品优化有了国内一流的研发平台,停了两年的实验重新运营起来。2008年以后,邹检平博士带领研发团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产品研发工作顺利开展,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创造了世界领先的原始创新产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试剂盒。2011年,该产品获得了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正式进入市场,公司成为世界上首个VEGF检测试剂盒获得政府部门批准进入市场的企业。产品的市场获准,也使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检验并投放市场销售的国家。目前世界上除北京健平九星公司外,尚无获批的VEGF血液检测产品。2012年4月,美国“临床癌症研究”杂志报道,罗氏公司/基因泰克公司正在进行VEGF的血液学检测的临床实验,预计2-3年内能获得批准。欧洲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尚未有产品获批的报道。
作为一种早期肿瘤广谱检测与辅助诊断试剂产品,VEGF试剂盒主要针对普通人群癌症的广谱筛查,也可作为可疑病人的辅助诊断、良性肿瘤病人和恶性肿瘤病人的鉴别诊断,能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率,从而大大提高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回想十年来的历程,邹检平博士体会到技术是创业的基础,报国热情是坚持的动力,而能让这一切成为现实,并在中国大地上生根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团中央、全国青联、国家人事部留学服务中心、北京市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都给予了他极大的鼓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先生,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先生,原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先生,北京市侨联主席李昭玲女士等领导也多次接见邹检平博士,给予他鼓励和支持,这些都使邹检平博士感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暖暖亲情和殷切期望。
回望之际,邹检平博士由心底涌出一阙《渔家傲中关村》:
幽燕大地晨辉耀,百望山头朝阳照。新型产业吹号角,海淀里,创新佳品中国造。
一区十园中关村,科技英豪热土抱。能源材料生物药,新精妙,莘莘学子祖国报。
寥寥数语,将邹检平博士回报国家的一腔热情真真切切地表达了出来。